沁馨德育

QINGXINGJIAOYU

暑期研学打卡 校园自有乾坤丨温州十七中:沁木工坊,与木头“话”生活

发表时间: 2024- 01- 02 来源: 温州市第十七中学 流览量:


暑期,校园里也大有乾坤,温度新闻记者带领温州日报小记者俱乐部在暑期特别策划系列场馆“打卡”研学活动,一路带领学生从“书本学习”走向“真实体验”。小记者们走进温州市第十七中学的“沁”木工坊,耐下性子学习“玩转”木材,重新认识身边的物品,爱上生活。



“唰唰唰,唰唰唰……”砂纸与木材摩挲的声音充斥在整个沁木工坊里,木屑飞扬,合着电风扇转动的声响,一股自然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高温天,是什么动力让这些小记者们走出空调房,来到这里和木头“较劲”?在和他们的交谈中,记者发现,“成就感”出现的频率最高,在他们眼中,一块块木材经过一遍遍亲手打磨,已经成为他们的作品,是很珍贵的存在。“前天做的相框,爸妈都夸漂亮,还可以当手机支架。”小记者郑奕君自豪地说。


从第一天的实木相框,到木质水晶挂缀,最后搭建小板凳,小记者们与木头进行了一系列的亲密接触,认识木头,学习操作各种手工工具。他们都是第一次接触木作,在最后一天里,搭建榫卯结构的四脚八叉凳让不少小记者犯了难。老师将他们分为三组,分发所需木材,因为时间关系,每组成员分工合作,搭建一只小板凳。在这个过程中,榫头穿插不进榫眼、脚蹬反向安装等问题层出不穷,“搭建的过程本身不容易,需要将榫头打磨至合适的弧度,与榫眼,安装脚蹬则运用到空间几何的原理,是个技术活。”负责此次活动的温十七中老师周新说。


微信图片_20240102161321.png    微信图片_20240102161324.png


体验完搭建后,周老师又给每位成员分发了一张未经打磨的小板凳,需要同学反复打磨至平滑,再上蜡、烫蜡、最后上色。看似简单的步骤,考验的正是小记者们的耐心和专注度。在打蜡中,木头原本的颜色与纹路慢慢显现,自带治愈效果。


周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太便利了,生活物品都是现成的,往往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敏锐度。通过木作,他们可以用手去摸、去感受,更加珍视物品,珍惜当下。


来源 | 温度新闻 记者 金叶 金棘

原文发布地址:



柣桢·沁木工坊  创智行慧 沁匠润心


温州十七中“柣桢·沁木工坊”有着宽敞明亮的工作空间,室内设备齐全,包括基本工具和一些木工机床,拥有一切适合中小学生们所适合使用的设备。


微信图片_20240102161330.jpg


学校结合劳动必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开展一系列木艺技能和工艺的培训课程。学生们可以学习木材的选择与处理、绘图与设计、木工工艺的技巧和实践,并通过这些课程逐步掌握木工艺术的精髓,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之中。


微信图片_20240102161332.jpg    微信图片_20240102161335.png

微信图片_20240102161338.jpg    微信图片_20240102161341.jpg

学校木工坊不仅可以培训学生木工技能,更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鼓励团队合作的场所。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创造精美的木工作品,他们可以制作简易家具、装饰品,也可以用艺术品展现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

微信图片_20240102161343.jpg    微信图片_20240102161347.jpg

微信图片_20240102161353.jpg    微信图片_20240102161349.jpg


通过开展暑假研学活动,我们希望在推广学校木工坊中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社区成员参与到木工的学习和创作中来,在追寻传统技艺的同时,感受木工艺术的魅力和木工艺术的无限可能性,探索创造与技艺的融合之旅。


出品丨沁融自媒体中心

一审|余蓓蕾

二审丨朱赛娜

三审丨校长室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